小细胞肺癌是一种生物学上相对复杂的恶性肿瘤,尽管其只占肺癌总数的15%,但它却是肺癌中侵袭性最强的分型,尤以恶性程度高,细胞增殖快,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在肺癌诊疗领域广为专家和学者所知。
据了解,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就会出现癌细胞远处转移, 2/3的患者初诊时已是晚期,这些患者也被称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他们体内的癌细胞往往已广泛扩散至整个肺部或身体其他部部位,尤其是脑转移和肝转移,5年平均生存率只有3%。
治疗难以突破 患者预后很差
在临床治疗中,许多医生最不希望面对的就是小细胞肺癌。过去几十年来在肺癌治疗领域,尽管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层出不穷,患者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生存时间,都有了显著改善,遗憾的是这些成绩都体现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身上,小细胞肺癌依旧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以手术治疗为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治愈的几率比较大,因此能够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但就小细胞肺癌而言,只有I–IIA期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才能接受手术治疗,通常这部分患者仅占小细胞肺癌的5%。
因此,70年代初起,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就开始向化疗发展。然而尽管多数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化疗药物的初始反应较好,但疗效维持时间短,在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概率很高。一旦出现复发,病情往往会快速恶化,后续治疗的效果较差,一线化疗后患者的平均寿命仅有10个月左右。
而放射治疗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扮演的也仅仅是一个“辅助”角色,通过对患者胸部残留病灶进行放疗,可以提高肿瘤的控制率。此外,对于放化疗起效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也可通过预防性脑放疗,清除脑部潜在的癌细胞,从而降低脑转移的风险。
那么,这一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症是否有可能通过一些筛查技术在早期被检出呢?由于小细胞肺癌主要是中央型肺癌,主要发生在主支气管和叶支气管,而较为常见的低剂量螺旋CT主要用于周围型肺癌、腺癌的筛查,因此对检查早期小细胞肺癌作用有限。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没有有效的筛选检查可以检出早期小细胞肺癌,各类筛查手段针对小细胞肺癌早筛的有效性还有待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此外,相关研究表明,小细胞肺癌发病人群中吸烟因素尤其明显,95%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有吸烟史。吸烟可严重影响肺部健康,是目前医学界可明确导致肺癌的高危致病因素之一,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肺癌死亡由吸烟所致,肺癌与吸烟强度(吸烟量)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可以说,吸烟数量越多,吸烟年龄越小,吸烟年数越长,在一定程度上其诱发肿瘤的危险性就越大。因此,远离烟草或者尽早戒烟对于预防小细胞肺癌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免疫治疗开启新篇章 助力患者突破长生存困境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开创了肺癌治疗的新领域。靶向治疗是指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使用不同的靶向药物来阻断癌细胞的信号传导,阻碍癌细胞生长,其全身副反应小,作用精准、效果优越,使得很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都获得了长期生存和更高的生活质量。遗憾的是由于小细胞肺癌没有明确靶点,目前仅有属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靶向药可用于其三线治疗。
所谓免疫治疗就是通过借助人体自身免疫系统以摧毁肿瘤细胞的一系列免疫相关治疗方式,具有提高免疫系统识别排除肿瘤细胞的能力、对正常组织影响轻微等特点。目前肺癌的免疫治疗多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案,免疫治疗的疗效持久,一旦病情稳定得到缓解,肿瘤得到良好控制的时间也较长,且不良反应整体发生率低于化疗,而绝大部分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也都比较容易控制。
最新临床研究结果表明,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成功破局了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困境,使其中位总生存期已可以用“年”来计算,是小细胞肺癌治疗近四十年来重大的治疗突破。在化疗时代,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确诊后能存活超过两年的比例不足7%,而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的免疫治疗方案使接近1/4患者获得了超过2年的总生存期。相似的生存突破在中国人群中也再次得到了验证。此外,合并脑转移、肝转移的患者在这种免疫治疗方案下也呈现出了一致的获益趋势。目前,这一治疗手段已获NCCN(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CSCO(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等国内外权威指南的一致推荐。相信未来随着免疫治疗等创新疗法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肺癌规范化诊疗的推进,会有更多小细胞肺癌患者获益于先进的创新疗法,其总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也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生存。
声明:仅供疾病教育时参考使用,不用于任何推广目的。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