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法制 >

宝安医疗建设70年

来源:生活健康网 | 作者:晨子 | 时间:2019-12-31 10:15

  “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这首民谣,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宝安县(现深圳全境)的真实写照,这里是一个十足的边防贫穷渔村。

  “赤脚医生”的火红时代

  1949年,宝安地区没有公立医院,都是私人诊所,1958年成立联合诊所,后成立公社卫生院。早期,宝安县卫生院只有15张病床,43名医生,18名护士,医疗设备只有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医疗设备都奇缺,却服务全县十多万群众。

  50年代,宝安地区没有通电,没有电风扇、冰箱,只有暖水壶保温。当时的外科医生,在亚热带闷热的夏天,空调、风扇全无的情况下开展手术,全身瞬间湿透。彼时的医疗状况非常恶劣,有村民得了阑尾炎,连夜赶了50多公里土路,被送到宝安县县城医院时,已经阑尾穿孔。落后的医疗条件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60年代,广东地区医疗人才供给逐渐加大,尤其是1964年,三年自然灾害过后,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毛主席提出:“人民参与的大卫生”;妇幼方面,已经开始了产检制度,国家开始培养村级接生员,卫生院住院分娩率提升。

  同时,赤脚医生成为那个时代卫生事业的主人翁。所谓赤脚医生就是背着一个药箱,一条村一条村地巡诊,治病救人。1967年,县人民医院组建眼科轻骑队,一名刚刚外派来的医师,参加查盲治盲,历时10个月,跑遍全县15个公社的2254个农、渔、蚝业生产队。

  1968年,松岗人洪旺全(前宝安县卫生局局长)等人成为了第二批的赤脚医生,主要工作是打疫苗(结核病等)和治一些常见病(腹泻、止血、感冒等),经常因群众需要,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70年代,中央提出 “为工农兵服务,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的卫生工作方针,医疗卫生水平总体有所提升。直到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才大有改观,广大农民不仅能够看得上病,而且大部分疾病都可以就近治疗,已能享受到初等水平的医疗卫生保障。

  医院建设拉开帷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改革开放;1979年,深圳特区批复成立,这片改革热土开始掀起建设热潮,轰轰烈烈的特区开发全面展开。

  自此,宝安县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新建了多家医院,积极建设三级医疗预防网,医疗机构的水平全面提升。医院建设主要是政府出资+华侨、香港同胞捐赠+乡镇集资。这期间新建的主要医院包括:宝安县人民医院、宝安妇幼保健所,宝安县中医院、西乡人民医院等等。

  但是,当时筹建医院初期条件依然非常困难,在没有中央补助的情况下,要花很大力气,购买医疗设备,招揽医护人才。而且,怎么都跟不上人口涌入的速度,满足不了人口就医的需求。

  1982年,春节过后,宝安县政府准备启动建设县人民医院,就是今天的宝安区人民医院。唐集昌、张珠成、朱水、黄毓明,四人被选拔为人民医院筹建人,其实是拓荒者。医院选址在宝城地块,彼时,宝城就是一片荒地,四周空旷荒凉,全部是山头。然而,就是在这片山包上,他们肩负起重任,克服万难,一穷二白,从无到有,将人民医院建设成一个初具规模且设备较先进的县级医院,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彼时,宝安地区几乎全是招商引资的企业,没有医保,没有合作医疗,务工者完全依靠收入自费医疗。“三来一补”企业的流水线上,大多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姑娘,青年女工占绝大多数。种种原因造成深圳尤其是宝安一度出现弃婴潮,如何妥善安置这些刚出生就被年轻父母抛弃的新生儿,成为宝安医疗卫生医护人员那段岁月的困扰。

  1986年,宝安县妇幼保健所成立,就是今天的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当时的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超前的时代洞察力,率先布局筹划妇幼医疗健康,妇女、儿童卫生事业迅速发展起来。直到今天,深圳依然是一个绝对年轻化的城市,妇幼健康成为宝安卫生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经济起飞,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建成

  1993年,宝安撤县建区后,全区除综合性医院外,分别建设有慢性病、中医、妇幼保健专科医院等。各镇(街道)有一所设施先进综合性公立医院,各社区普遍建立健康服务中心,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医疗网络,相关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2000年后,全区医疗机构通过国家等级评审,带动医院学科建设全面提升。时任宝安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的徐庆十表示,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已经实现全区镇级卫生院全面进入等级医院行列,两个三级甲等医院目标,全区实现二级甲等医院全覆盖。

  其中,西乡人民医院是全国第一家创建成为“二甲”医院的街道医院。宝安医疗事业,通过参加等级医院评审,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服务水平、硬件设施等等,实现了质的飞跃。从原来全部为乡镇卫生院的局面,上升到三级二级甲等医院的格局,建国70年,宝安医疗水平实现了巨大的历史蜕变。

  铸就辉煌,新时代再出发

  2012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宝安医疗事业厚积薄发,开启了加速发展、全面跨越的历史局面。宝安市民的就医需求基本实现供给,逐步实现了分级诊疗的基层医疗发展目标。

  首先是实施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宝安区委区政府大力给予财政补贴,引进了大批高水平、高学历的专家队伍,学科建设、医疗水平实现跨越发展。

  第二,提出“大病不出宝安”的发展愿景,加强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建设。近年来,宝安医疗逐渐加强区域常见多发病及服务需求大的学科建设,重点扶持妇产科、呼吸科及肿瘤科学科发展,并且创建市级医学重点专科、“三名工程”建设。截止目前,宝安人民医院(集团)已经设立了肿瘤中心,区妇幼保健院设立了小儿心胸外科等等。重症治疗水平,是WHO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作为基层地区,疑难手术实现本地治疗,实属不易。

  第三,成立医疗集团,实现医疗资源集约化发展。通过强弱组合,大医院帮扶小医院,并驾齐驱,协同发展。近年来全区建立起“三大集团、两大医院”“南中北3个片区”的医疗卫生格局,包括宝安人民医院(集团)、宝安第二人民医院(集团)、宝安中医院(集团)和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心医院。通过医疗集团改革,全区构建形成利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医院和社康服务能力和水平均显著提升。

  第四,中医事业全面发展,特色中医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2019年,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正式开业,系全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为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同年,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中医药发展基金会,为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坚强保障。目前,宝安正在推进中医药科研、文化、教学、产业、信息化建设,构建“预防+治疗+康复+养老”四位一体中医药服务模式,正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科研中心、国际教育培训中心为一体的中医科教研基地,使之成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实践基地。

  第五,妇幼医疗发展飞速,多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全区住院分娩率为99.86%,妇女儿童保健得到极大改善。其中,全区新生儿死亡率1.42/千,孕产妇死亡为零,新生儿破伤风住院发生率为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2019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卫生健康局挂牌。同时,《宝安区医院建设规划(2017—2025)》开始实施,全区将新建综合医院2家、改扩建7家,规划总床位数16200张,新增11391张。宝安区将进一步深化医联体建设,做强社康中心,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伟大目标。

  70年弹指一挥间,时至今日,全区医护职工已达17123人,医疗卫生机构1300间,总数床位8777张。医疗资源供给不断优化,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迅速提升,宝安人民群众从得不起病、看不起病,到实现15分钟优质就医圈,大病重症本区治疗,这是史诗般的历史变革。这得益于国家以民为本的医疗卫生政策,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

  2019年底,宝安区卫生健康局率先在全省提出“健康共同体”理念,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卫健主管、全民参与”的健康实践,努力创健康先行示范,打造“健康深圳”宝安典范。时光向前,我们再出发,在深圳社会主义特色先行示范区吹响号角下,宝安医疗卫生事业将向着更大的发展目标前进,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健康宝安将愈加光明。

本网独家

权威政策

大事件

推荐

月经不准还量多?甲状腺检查后才知是它惹
2020人文医学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召开
京东健康拓宽健康服务供应链,携手金牌
六代中医世家的不孕症诊疗传承
南京市妇幼退休高级专家成立妇幼老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