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眼中,“生物安全”就像银河系中央的黑洞一般,神秘而遥远,甚至这辈子都不会与之产生交集。
但殊不知,我们在动物园看到的濒危物种、在社区防疫中心打的新冠疫苗、因伤住院救命的血液……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以及牵扯到的物,都与“生物安全”息息相关。
多“跑路”的疫苗
近20年,全球出现了数十种新发传染病,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而作为应对、控制传染病最有效、最廉价、最公平的一种手段,疫苗的作用毋庸置疑。这就使得如何高效、安全、便捷的接种疫苗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海乐苗预防接种车故宫门前打疫苗
在全国多地的社区接种点,从取号、叫号、预约登记、一对一接种服务、规范留观到最后离开,人们会发现,接种全程的信息化引导,使得整个流程速度变得很快,非常有序、顺利、安心。
这一切的背后,得益于海尔生物的数字化疫苗解决方案。这套方案的优势在于,颠覆了传统疫苗接种模式,实现全流程信息追溯。通过打造智慧城市疫苗管理大脑,实现精准取苗零差错、问题疫苗秒冻结、追溯接种全过程。
同时,为了让突发应急事件、地处偏远地区的人们也能及时打上疫苗,海尔生物首创了海乐苗预防接种车,相当于把数字化的接种门诊“搬”上车,“上门服务”实现让“疫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疫苗接种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6月1日,由中国疾控中心牵头、各地疾控中心及海尔生物等企业共同参与的《预防接种车基本功能标准》获中华预防医学会批准并正式实施,为移动接种提供了实施标准。
可“复原”的物种
物种活体保存与物种种质保藏,是保存珍稀濒危物种遗传资源的两种常用手段。其中,保存于超低温状态下的种质资源,其细胞新陈代谢和分裂速度逐渐减慢或停止,而一旦恢复正常生理温度又能继续发育,是物种延续的终极希望。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某个时期,科学家可以通过激活物种种质,来“复活”已灭绝的物种。那么,种质资源要如何保存呢?
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旗下动物种质资源库,科学家通过操控数字化系统,在-80℃的超低温环境中,让采用航天材质的机械手,在60秒内从100万份样本中精确存取任一样本,以用于科学实验。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旗下动物种质资源库
而像这样的系统,其背后所依靠的,是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海尔生物超低温自动化技术。2021年,由中国制冷学会、海尔生物主导制定的《自动化低温生物样本库》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
基于这项技术,海尔生物打造的样本全温域智慧物联解决方案,让无关样本零暴露、外部环境零感染、精准存取零差错、存取效率提升80%、人员免于低温伤害等成为现实,实现了海量样本从入库到出库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管理。
会“思考”的实验室
当前,病毒样本复核、毒株分离、测序溯源等病毒实验,都需要在高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而不安全的环境和人为因素,是影响病毒样本、实验人员安全的重要诱因。这使得明确安全管理制度,创造智慧安全的工作环境,显得格外重要。
在济南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验人员可以通过“中枢大脑”获取实验室各类实验仪器及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指标等数据信息,并提供经过“思考分析”的研究数据。同时,操作者还能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对实验室操作规范、环境情况进行实时管控,进而实现人、环境、设备、样本的互联互通和全流程追溯。
其实,让实验室拥有“思考”能力的,是海尔生物的智慧实验室解决方案。海尔生物打造的智慧实验室,一改传统实验室的工作模式,运用物联网技术连接实验室设备,让数据流动起来,破解了传统实验室孤立、封闭、安全隐患的管理难题,率先实现“物联网+实验室”体验迭代生态。
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
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家长治久安,运用科技武器筑牢生物安全防线是每个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国内领先的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数字场景生态品牌,海尔生物一直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进行生物安全关键技术攻关与创新应用:率先突破低温制冷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出中国第一台超低温冰箱,实现进口替代,并屡屡投身极限科考——与“雪龙号”共赴南极、同“蛟龙号”共探深海、助“彩虹鱼”揭秘海沟;开创太阳能直驱制冷技术,开辟出中国独有的零碳技术路线;突破结构、智控、恒温蓄冷等关键技术,研发出中国第一台航天医用冷储箱,随“神舟”系列飞船执行六次航天任务。
截至2021年底,海尔生物累计拥有专利539项,33项软件著作权,牵头或参与起草19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及技术规范,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发展。同时,公司累计拥有20余项技术成果通过国际领先鉴定,45款低温存储产品获美国能源之星认证,并获得行业唯一国家科技进步奖。近日,海尔生物《面向生物安全的高可靠智能支撑装备创制及产业化》项目,为重大战略推进实施及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获颁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海尔生物获颁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下一步,海尔生物将继续以自身经验为路径,立足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继续加大生物安全科技前沿探索,响应国家重大战略、人民生命健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