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杨飞鸿博士也遇到一些强直性脊柱炎的朋友来上海学习道家洗髓功,藉由洗髓功排湿排寒的功效,解决了身上的问题,在此杨飞鸿博士想跟各位朋友再谈谈寒湿的问题
体内湿气多,主要的原因有喜欢吃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尤其天气热,很多年轻人喜欢一杯冰水喝下去,很爽,但是往后几年,身体就百病丛生了。
体湿的表现: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
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曾有道家洗髓功的学员,体形很胖,是那种虚胖,他问过杨飞鸿博士,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所以不好处理!
那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杨飞鸿博士认为,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吐出舌头观察一下黄中带腻,那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一级寒湿:在表皮
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
二级寒湿: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关节酸困
三级寒湿:在骨骼,即是骨寒湿
症状:肩周炎,颈椎病,肩痛.硬,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四级寒湿:在脏腑
(子宫、卵巢、睥胃、肺)
冬病夏治,养生最佳的季节是夏季,错过一夏,再等一年
五级寒湿:在身上
(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的
寒湿从哪里进入人体
1身体里有几个穴位是很容易进入“寒气与湿气”的,比如肩颈部的“大椎穴”,肚脐部位的“神阙穴”,腰部的“命门穴”,脚底的“涌泉穴”;杨飞鸿博士常提醒学员,这些穴位要记得保暖。
2颈肩部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乳腺肿痛,乳腺管道阻塞,小叶增生等症状”;
3腹部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我们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4腰部
从“命门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腰酸背痛,肾虚,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5脚部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漆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
若是练了道家洗髓排寒掌,就可以用手中劳宫穴的火气,以顺时针方向的手法,将气灌入这些穴位,就能将寒气去除。
强直性脊柱炎的寒湿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的“肾痹”、“骨痹”、“尪痹”范畴。外感六淫是其外因,肾虚是其内因,痰、湿、瘀、浊痹阻于脊柱,病程缠绵。疼痛起始于骶髂关节,随着病情进展,整个脊柱可发生自下而上的强直,进而胸椎后凸而呈驼背畸形,若迁延失治,则缠绵难愈。
中医“痹证”范畴中的“肾痹”、“骨痹”。《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客气至,名曰骨痹。”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肢体疼痛,脊柱僵硬、强直,乃至驼背。《金匮要略》曰:“历节疼,不可屈伸,……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诸病源候论•背偻候》曰:“若虚则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冷则挛急,故令背偻。”《辞源》曰:“骨骼弯曲症,胫、背、胸弯曲都叫尪。”
浅谈痛风
有一种锥骨之痛,能让患者时常在半夜疼醒,那种感觉真的是让人难以忍受。有些来学道家洗髓功的学员,平常的生活过得太好了,又喝酒又吃肉,痛风就来了,他们除了学习洗髓功之外,也会再学习洗髓排寒掌,用掌上的能量,为自己灌气排寒。
人们常说,男人流血不流泪,但是面临这样疼痛的疾病,也会脆弱得像受了伤的刺猬。那么,痛风如此之痛,该如何治疗呢?
痛风之痛,让再英雄的人都变得脆弱。中医学在很早就对痛风有一定的认识,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在《黄帝内经》中叫“痹症”,在《金匮要略》中叫“历节”,在《丹溪心法》中叫“痛风”,在《医学正传》中叫“痛痹”,在《景岳全书》中叫“风痹”,在西医里,对痛风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但杨飞鸿博士认为,无论叫什么,病因大致都是那么几个方面。在中医看来,痛风的发作无外乎外邪侵袭、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等原因。在临床上,常常会分为湿热痹阻、风寒湿痹、痰瘀阻滞、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五种证型,许多来练习道家洗髓功的朋友,或多或少有这些症状。
湿热痹阻型
湿热痹阻,很显然是湿热交蒸,导致经脉痹阻所致。
在临床上,一般会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病势较急,局部灼热,得凉则舒等主证,并伴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黄等症状。
在舌脉上,常以舌质红,苔黄或腻,脉象滑数或弦数为特征。
风寒湿痹型
风寒湿痹型痛风可以说是最常见的类型了,导致这种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入人体,导致阻滞经络,痹阻不通,从而发生痛风。
在临床表现上,通常以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见局部皮下结节、痛风石为主证,或伴有关节喜温,肢体重着,麻木不仁,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等症状。
在舌脉方面,常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紧或濡缓为主要特征。
痰瘀阻滞型
如果痛风患者出现关节肿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局部硬节,或见痛风石为主证的,就要考虑是痰瘀阻滞证了,出现这种证型大多是由于久病体弱,痹阻经络,气血不通,痰瘀交结于关节而导致的。
一般情况下,还会伴有关节畸形,屈伸不利,局部皮色暗红,体虚乏力,面色青暗等症状。
在舌脉方面,常以舌质绛红有瘀点,苔白或黄,脉象沉滑或细涩为特征。
如果是以痰瘀阻滞为主要病机的痛风患者,在治疗上应以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为原则。
脾肾阳虚型
脾肾阳虚型痛风患者常常会出现关节肿痛持续,肢体及面部浮肿等主证,也会伴发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呕恶,腹胀便溏等症状。
在舌脉上,多以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象沉缓或沉细为主要特征。
为什么痛风会出现脾肾阳虚证呢?大多是由素体阳虚,外邪侵入,迁延不愈,损伤脾肾所导致的,一般可采用健脾益肾,温阳散寒的治疗方法。
肝肾阴虚型
对于痛风患者而言,属于肝肾阴虚证的也是十分常见的。那么什么情况会导致肝肾阴虚呢?一般来说,久病伤津,阴液匮乏,不能滋养肝肾,邪居筋骨,就会发生肝肾阴虚的痛风。
这种证型在临床上常以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关节变形,可见结节,屈伸不利等为主证。也可能会伴发腰膝酸软,耳鸣口干,肌肤麻木不仁,神疲乏力,面色潮红等症状。
在舌脉上,多以舌质干红,苔薄黄燥,脉弦细或细数为主要特征。
在治疗上,可采用补肝益肾,祛风除湿的治疗原则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可以引起关节疼痛、肿胀及僵硬的疾病。是很多种关节炎的一种。医生和护士都不知道它的发病原因。但是,他们知道,当机体的感染防御系统,也就是免疫系统“攻击”关节时,类风湿关节炎就发生了。
如何自判是否有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类型关节炎?其实,你自己无法判断。只有医生或者护士可以告诉你。但是有些踪迹可寻。比如,类风湿关节炎通常侵犯手指、脚趾小关节,以及腕关节,常具有左右对称性。(其他的关节炎通常侵犯大关节,比如膝关节或者髋关节,而且左右不对称。)
什么情况下类风湿关节炎会加重?虽然类风湿关节炎以侵犯手脚小关节为主,但是病情进展后可以侵犯所有关节。有时候,可以造成关节永久性破坏导致残疾。而且,类风湿关节炎也可以导致机体其他部位出现问题,比如,心、肺或者眼。
洗髓排寒排湿阳气升起才是根本
杨飞鸿博士为大家整理了这些资料,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一大堆让人迷惑的病名,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探究原因,不可否认的,都是因为阴寒之气瘀堵在身上,排不出去,在《黄帝内经》中都叫“痹症”。
道法自然,我们用道医的角度来看,如何解决问题,就要顺着万物的本性,寒湿怕的就是热量,寒湿是无形无象的,自然这个对症的热能,也是要无形无象的,杨飞鸿博士常说,练洗髓功是锻练自已两肾的元阳元精,再把自身命门的火练旺起来,火一旺,就能把身上的寒湿烤干。
洗髓排寒掌的作用,在于把身上主要的排湿大穴打开,劳宫,涌泉都是,杨飞鸿博士在龙虎山天师府入道,授箓,钻研道家法功,道家有专用的道符,能够开启,让负能量源源不断地流出,只要把身上的寒气排出,再源源不断地为身体加能量,恢复健康延长寿命,就这么几句话的事情。
文章摘自杨飞鸿博士教学网站www.djxisuigong.com及著作《道家洗髓功》,版权归杨飞鸿博士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